人工养殖的达氏鳇鱼,达氏鳇鱼苗

人工养殖的达氏鳇鱼,达氏鳇鱼苗
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,关于人工养殖的达氏鳇鱼,达氏鳇鱼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鲟鱼与鳇鱼的区别鲟鱼与鳇鱼的区别如下:

1、分布范围不同

现在鲟鱼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,其他水系如赣江、湘江、闽江、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。国外见于朝鲜汉江口及丽江和日本九州西侧。

鳇鱼主要分布在它们有分布于黑龙江、松花江、乌苏里江流域、达氏库页岛;以及分布于长江、金沙江流域、、新疆伊宁、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、布伦托海、博斯腾湖等水域。

鳇鱼生活于大的河流中,多栖息于两江汇合、支流入口及急流的漩涡处。捕食其他鱼类。

2、生活习性不同

鳇鱼是生活于江河中下层的鱼类。常年栖居于淡水,不作长距离洄游。喜生活在大江夹心层、江岔等水流较缓慢或者是急流漩涡处的砾粒质和砾质水底。不喜群集,常分散活动。逢大河涨水时游动异常活跃,常见有翻滚跃动的现象。

退水时活性较差。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,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。

鲟鱼是底栖鱼类,食性非常狭窄,属肉食性鱼类,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,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,甲壳类次之,软体动物较少。

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,产卵期一般停食。中华鲟是一种适应于水温范围相当广的温水性鱼类,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,中华鲟的生存水温为0~37℃,生长适宜水温为13~25℃,

最佳生长水温为20~22℃。亲鲟适宜催产水温为17~24.5℃。鱼卵最佳孵化水温为17~21℃。入冬之后,当水温下降至9~6℃时,中华鲟摄食量很少,生长停滞,甚至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。立春前后,水温逐渐回升至10~13℃,开始少量摄食,

生长缓慢。清明之后,水温回升至15℃以上,摄食开始活跃,生长加快。当水温达到33~38℃时,中华鲟反而不能正常活动。在垂直游泳阶段,鱼苗有极强的趋光性。转为底栖后,趋光性消失。

一般光照强度对仔、幼鲟的培育没有明显影响,但要尽量避免夏天强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温的急剧上升,养殖水池上方要设置遮阳设施

3、生长繁殖时期不同

鳇鱼出生5个月后,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。雌鱼产卵期为5-7月份,水温为15-17℃,产卵在水流平稳、水深2-3米的砂质江段处,卵粘着在砂砾上。产卵的数量惊人,大约60万粒至400万粒。

其怀卵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,一般为40万至300万粒,卵巢重量多为17-38公斤左右,大型个体的卵巢重达75公斤。成熟卵呈灰黑色,每粒似豌豆大小。

幼鱼在春季河流解冻进入浅水水域索饵,成鱼在春季5——6月份开始产卵游动,在河流水温16℃——18℃进入产卵场,开始产卵。

而鲟鱼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。平时,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,南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。

在海洋裏生活了9—18年后,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,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,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。每年夏秋,聚集于长江口,溯江而上至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产卵,和幼鲟顺江而下,到东海,黄海的深水中成长。

在产卵群体中,雄鱼年龄一般为9-22岁,雌鱼为16-29岁。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,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籽,只是成活率不高,最后成鱼的仍为少数。产卵以后,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。

产出的卵粘附于江底岩石或砾石上面,在水温17-18℃的条件下,受精卵约经5-6昼夜孵化。刚出膜的仔鱼带有巨大的卵黄囊,形似蝌蚪,顺水漂流,约12~14天以后开始摄食。再年春季,幼鲟渐次降河,

5-8月份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,9月以后,体长已达30厘米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,入海培育生长。中华鲟寿命可达40岁。

4、诞生时间不同

鲟鱼因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,而鳇鱼侏罗纪时期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鲟鱼

百度百科-鳇鱼

达氏鳇一次产卵400万颗,为何仍是极危动物

在海洋里,长五六米、重达1吨的生物随处可见,然而,而在淡水河流中,如果看到这样大的生物,你的第一反应,这家伙应该是个大怪物吧,在我国黑龙江中,就生活着这样一种大家伙,名为达氏鳇,其体长可达5.6米,体重达到1吨,有着“鱼中皇族,黑色黄金”之美誉。

见过大世面的“活化石”

达氏鳇是鲟科、鳇属软骨鱼类,很多人对达氏鳇这个名字很陌生,但是对于它的亲戚:中华鲟肯定不陌生,中华鲟是我国珍贵的鱼类,实际上,达氏鳇在我国的地位不亚于中华鲟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。

国家将达氏鳇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一方面是因为其野生数量确实比较少,另一方面,它可是自然界的活化石,达氏鳇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,曾经与恐龙一起“生活过”,更为重要的是,这一亿多年以来,其古朴的外形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改变。

达氏鳇主要分布在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中,由于其重达1吨的身躯,显然不是吃素的,达氏鳇生性凶猛,属于大型肉食性动物。

达氏鳇的捕食策略主要看大小,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比它最小,它都认为是自己的猎物,小到小鱼、小虾、贝壳等,大到凶猛的狗鱼,都在达氏鳇的食谱上。

在长达一亿多年的进化中,达氏鳇形成了独特的捕猎方法:伏击法,它们躲在水底,一旦看到合适的猎物,就是采用伏击战术。

不过,达氏鳇虽然凶猛,但是它的嘴中并没有固定和撕碎食物的牙齿,这也就导致了它捕食的方式只能生吞,当然,这对于猎物来说也比较友好,毕竟没有那么痛苦。

▲达氏鳇在捕食

御用贡品,浑身是宝

由于达氏鳇在水中也属于顶级掠食者,在我国黑龙江水域生活得非常好,然而,自从人们发现了它浑身是宝后,数量直线下降。

清朝时期,赫哲族有位渔民捕捉了一只硕大的达氏鳇,族人将这条鱼进贡给了当时的干隆皇帝,御厨将其烹饪后,交给干隆皇帝品尝,干隆皇帝发现,这种鱼肉鲜美且口感独特,发出“有目鳏而小,无鳞巨且修,鼻如矜翕戟,头似戴兜鍪。”得感慨。

“鳇”这一位称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,正是因为皇室对于鳇鱼的高度关注,这种“怪鱼”才被尊以与“皇”谐音的“鳇”字。

当然,皇室对于达氏鳇的喜爱并非没有道理,达氏鳇全身没有鳞片,只在背脊和身体两侧有五列菱形的骨板,鱼肉肥嫩鲜美,而且营养价值很高。

在清朝长达200多年的时间内,当地人开始大规模捕捞达氏鳇,导致野生达氏鳇数量急剧下降,但是,当时的朝廷对于达氏鳇的需求量很大,于是当地开始尝试人工养殖达氏鳇,当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这对于野生达氏鳇来说,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喘息机会。

▲近代捕捞的达氏鳇

然而,随着清朝的衰败,清末,俄国占领了我国东北的大片土地,当时已经初具规模的达氏鳇养殖也随着消失了。

俄国人占领了东北后,非但没有给达氏鳇带来喘息机会,反而进一步导致数量下降。虽然,俄国人不需要向清朝进贡达氏鳇,但是,俄罗斯人发现了雌性达氏鳇的鱼子,可以制作味道更鲜美的鱼子酱,这无疑加剧了达氏鳇数量下降。时至今日,达氏鳇鱼子酱在当今国际上有“黑色黄金”之称,鱼卵出口价格每斤高达300美元。

除此之外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鱼皮是人们衣服的原材料。

▲达氏鳇鱼子酱

一次产卵400万颗,为何面临灭绝?

清朝大规模的进贡,以及俄国疯狂制作鱼子酱,导致了达氏鳇数量急剧下降。

另外,达氏鳇的成长过程也非常漫长,导致了数量增长缓慢。达氏鳇从卵中孵化出来后,生长速度非常快,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,其体重就可达到14公斤,然而,雄性要到12岁才具备繁殖条件,雌性则需要16岁才能产卵,相比较普通鱼而言,达氏鳇的生长周期确实十分漫长。

一方面,达氏鳇面临大规模的捕捞,另一方面,它的自身生长周期又比较长,导致了达氏鳇处于灭绝的状态,在2010年,达氏鳇被IUCN列为“极危”生物,在我国定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。

▲达氏鳇标本

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,一只雌性达氏鳇可以单次产卵可以到达60-400万颗,如果将这些鱼卵连在一起,长达130多公里,为何达氏鳇的处境会变成这样?

实际上,在黑龙江流域生活着大量的肉食性鱼类,达氏鳇排出的卵,以及卵产生的幼崽,很容易受到其他鱼类吞食,另一方面,环境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,导致了达氏鳇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,在黑龙江干流基本上找不到达氏鳇的踪迹。

为了保护已经濒临灭绝的达氏鳇,同时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于达氏鳇的需求,黑龙江当地开始大力发展人工养殖达氏鳇,目前已经初具规模,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。

此外,还将一部分人工养殖的鱼苗分手大自然。

长江也看到了达氏鳇

达氏鳇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东北黑龙江流域,然而,在今年4月份对长江南京段水域生物检测时,发现这里也出现了达氏鳇,这让很多人喜出望外,其实这也意味着我国对长江的整治,已经初见效果。

▲长江发现达氏鳇位置

值得一提,2020年,我国首次发布了《长江十年禁渔计划》,在未来10年长江禁捕期内,长江流域的生物种群会进一步扩大。

写在最后

达氏鳇在经历了一亿多年的进化,依然保留着原始面貌生活在河流中,我们不能因为人类自己过嘴瘾,将“活化石”变成真化石,当然保护达氏鳇需要所有人的努力。

被称为“水中大熊猫的”达氏鳇,究竟是种什么鱼

达氏鳇鱼属于极其珍稀的鱼类,是一种淡水鱼,可能比现在的大熊猫都还要稀少,人们也常常称他为“水中的大熊猫”,这种鱼类是白垩纪时期就存在的物种,一直到现在,这样的物种都还存活在地球上,而几千年过去了,达氏鳇鱼的形态从来都没有改变过,也没有进化过,有人曾发现过达氏鳇鱼的化石,他们发现在存活的达氏鳇鱼跟化石上的一模一样。

这种鱼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,是一种要吃肉的鱼,在饥饿的时候,它甚至连同类都撕咬,咬死以后就吃掉,而这种鱼也是没有办法,经过人工饲养的,有人觉得这种鱼口感非常好,肉质很细嫩,想要自行养殖,最后发现特别难,因为她的生殖周期十分的长,雌性鱼类需要将近20年的时间才会性成熟,而雄性鱼类只需要十几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,而孵化小鱼以后,小鱼仔的养殖周期也非常的长。

而且它们大多都是达氏鳇鱼与鲟鳇鱼杂交的,雌性鱼类是达氏鳇鱼,雄性鱼类大多都是杂交品种的鲟鳇鱼,最后生下来的小鱼不咋像父亲,也不咋像母亲,自己因为基因问题就变样了,不过就算是这样,这种鱼也算是濒危的物种,这种达氏鳇鱼是不可以捕捉拿来吃的,一旦发现有人捕捉这种鱼类,将会受到严厉惩罚,因为这属于国家保护动物。

还有另外一种淡水鱼也濒临着绝种,这种鱼是生活在湄公河的,那就是巨无齿,为什么说这种鱼的也濒临灭绝,它会灭绝的原因只是因为人们造成的水污染和过度捕捞鱼类造成的,这就提示我们了,平时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,减少水污染的发生,以及过度捕捞鱼类,不然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物种濒临灭绝。

关于人工养殖的达氏鳇鱼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
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

推荐文章